图书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但十年前的图书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标配”,如今却很少有人质疑塑封的存在。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记者近日走访了书店、图书馆、读者、出版人、环保专家,对图书塑封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者对此意见不一。图书塑封是顺应市场还是顺应环保,俨然是一个难题,眼下尚缺乏破解之道。
探访书店
塑封保护新书却阻隔读者
走访图书馆和书店,工作人员对待图书塑封包装的态度完全不同,书店与书店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走访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时,工作人员正忙着拆掉图书塑封包装,一本本塑封拆下,桌边很快形成一堆透明垃圾。一位工作人员说,拆塑封太浪费时间了,每分钟拆掉10本书的包装,一天就要花费一个半小时。西城区第一图书馆采编部主管石骆说,图书馆每月进新书4000册,至少95%的图书都有塑封,只有一些教辅书不带。“我们图书物理加工由外包公司承担,每拆一个塑封,图书馆需支付2至3分钱的工费。”石骆说,拆塑封留下垃圾,耗时耗力,图书馆都不希望图书有塑封。
书店的态度显然不同。单向空间·花家地店一向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这里售卖的图书传递着温暖的气息,国内出版的文学、艺术、社科类图书都带有塑封。但在一堆塑封书中,总有一本脱掉了“外衣”,哪怕是一些定价高、大部头的图书也不例外。189元的《100幅印象派名画中的巴黎》、128元的《米开朗琪罗的手稿》、108元的《万物归一》、88元的《名画时尚秀》等,都为读者提供了样书。店员陈星星解释,“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这家店不像开在商场里的书店,很多读者都是真正的爱书人,他们大老远来看书买书就说明了一切,所以我们从来不担心图书有损坏的情况。”陈星星还提到,一些读者并不介意买样书,如果样书长时间无人购买,书店将进行九折销售。
距离这家书店仅2.5公里的望京SOHO地下一层,有一家书店叫读者·书房,那里的情况则不太一样,确切地说,这家书店不是所有的书都提供样书。在文学类专台摆放大约40种新书,至少有10种没有一本样书,如《2666》《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九八四》《人间失格》《简·爱》等都带着塑封,它们以孤傲的姿态阻隔了读者。店员解释,有的图书价格高,如果提供了样书,怕读者翻看后出现破损就卖不掉了。
塑封图书满眼皆是,不过也会有例外情况出现,原版进口书、台版书往往不带塑封。单向空间·花家地店,陈列了近百种原版书,这些图书定价都在一两百元人民币,每本书复本至少有两本,多的有四五本,但无一本有塑封。而店内还有数百种台版书,这些图书同样无一以塑封蒙面。
采访读者
塑封更干净但确实不环保
读者是图书的最终拥有者,他们也是作者、书店、出版机构服务的目标,带着塑封的图书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其实值得探寻一番。
在书店对读者进行随机采访,对于图书带塑封,很多读者举双手赞成。一位读者说,带塑封保持干净、保持卖相,利于图书保护,还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磕碰和破损。读者吴楚说,在亚马逊中国购买外文原版书也是带塑封的,网购图书不带塑封,图书更易受损。
但是对于国外读者,或者有国外生活经历的读者而言,这样一个平常的存在竟然会遭到质疑。韩国humanities出版公司图书策划朴铉淑直言不讳,“第一次在北京逛书店时,我和韩国同事看到所有书都带塑封,大家都很奇怪:图书怎么都封起来了?”她表示,韩国图书基本不用塑封,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环保,而且图书成本还上去了。耿先生曾在澳大利亚生活过多年,他发现澳大利亚的书店一般一种书就摆放两本左右,不像国内摆放这么多,而更多的书存在库房,用纸进行包裹,并未带塑封。“但不断从库房拿书,也加大了劳动成本。”
事实上,对于满书尽带塑封,已有读者开始畅想以更环保的包装替代。读者张驰充满感情地提及,图书的价值观、思想有助于读者灵魂的提升,但是购书产生了不必要的垃圾,这一定是买书人不想看到的。吴楚说,如果不采用塑封,书的感觉应该会更好,她建议采用牛皮纸包书或许更好,“我网购衣服,现在已经有商家开始采取牛皮纸包装了。”
而对于一些书店以塑封图书拒绝读者的“姿态”,读者们有话要说。张驰建议,不管多贵的书,都应该让读者试读几页,如果有的实在不利于拆封,可以将精彩的章节打印、复印出来,但几乎没有书店如此尝试过。
环保专家呼吁
没必要塑封,勿过度包装
对出版人进行采访才发现,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增加图书塑封更多是顺应渠道、读者的要求,也是出版机构减少成本的必然选择。但其选择与环保专家的期许产生了矛盾。
早年间,大部分图书是没有塑封的,塑封仅仅属于高端图书。资深出版人王磊记得,只有那些套装书、精装书、美术书等,才享有塑封特权。直到十年前,随着塑封技术的普及,更多的图书才纷纷穿起了“外衣”。
不得不说,塑封图书大量登场,更因图书市场化使然。王磊提及一个细节,多年前,新华书店精装书都锁在书柜里,不能任意翻看。而如今书店早已开架售书,演变成图书体验中心之后,只看不买的大有人在,如果不塑封,任由人翻阅,图书品相确实堪忧。联合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志透露,不塑封的图书在物流运输和仓储保管上都容易残损,部分书店甚至强制要求图书接收时必须塑封,否则拒收。同时,很多读者也对未塑封图书是否全新表示怀疑。“对于出版方而言,无法保障物流过程中图书的完好率,只能增加塑封成本。”而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如果有了塑封,图书即便遭遇退货,还可以进行二次销售,这也节约了大量成本,降低了整体损耗率。
磨铁图书猫头鹰工作室主编陈亮算了一笔账,一本书的塑封成本大概是两毛多钱。而目前看来,这是最经济的外包装方式,“我们如果用纸盒包装或者用其他包装纸的话,成本就会提高。”他介绍,按照业内规矩,图书品相受损,最后要退货到出版机构,由出版机构承担损失。“所以,我们宁可多花一些费用来做塑封。”
但是对于环境保护者而言,他们不愿意看到图书大量使用塑封,对环境产生破坏。“对图书大量使用一本一个塑封,我的态度很简单:完全没必要。”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北京理工大学低碳智慧研究院院长杜少中直言,没必要的东西,用一个都是浪费、破坏,大量使用就是大浪费、大破坏。他认为,“考虑环境影响,首先是资源节约合理使用,其次才是环境净化消除能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彭义认为,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等,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有破坏已众所周知。但另一方面,塑封利于图书保护也是不争事实。为此他呼吁,国内的商品普遍都存在包装过度的问题,首先要倡导不要乱用和过度使用塑料,再次要倡导建立相应的回收体系,“但多年来,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这一直是个难题。”
陈亮提到,如果有更好、更环保的材质出现,当然会首先考虑可降解材质,出版界都希望这样的材质能早点出现。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