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创作是观照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视角。华裔美国作家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生长于中美两国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更强烈的文化感受力。他们选择以华裔身份进行写作,大量运用东方元素,以中美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为主题。与美国本土作家相比,华裔作家随父辈移民,但中国文化却深入其血脉,因而他们对中国有着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真挚的情感。他们在创作中对中国的想象与再现既是对祖国文化的回望,同时也是一种“自塑形象”,融“他者”与“自我”于一体。
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最先对华人形象进行积极塑造的作家是伊迪丝·伊顿,笔名水仙花。她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有很多白人作家在创作华人故事,但塑造的多是迎合白人读者阅读期待的扭曲的华人形象。而水仙花在作品中真实、客观地描写了北美华人移民的生活,塑造了许多正面、积极的形象。其短篇小说集《春郁太太及其他作品》揭开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序幕。在其中一篇《一个嫁给中国男人的白人妇女》中,水仙花描写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他们聪明、正直、善良、勤劳,表达了理解可以消除偏见的观点。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先驱,水仙花的先锋作用功不可没。
黄玉雪被称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她发表了冷战时期最重要的华裔作品《华女阿五》,并一举成名。黄玉雪曾坦言:“我创作的《华女阿五》是我个人为增进白人对华人的理解而做出的努力。”她的这一努力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学者杰夫·沃斯指出:“该书注重在迥异的文化中看到具有积极意义的相同方面,旨在促进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理解与同情。”
汤亭亭
面对当时美国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对中国的误读,自20世纪70年代始,汤亭亭、谭恩美以厚重、丰富、成功的文学作品加以纠正,呈现给西方世界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形象。掀起华裔美国文学第一次浪潮的是汤亭亭。她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其作品被收录进最具权威性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从而成功跻身美国主流作家之列。汤亭亭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她曾说:“把美籍华人的故事带到美国文学中是我的使命。”其成名作《女勇士》让中国女性以昂扬的姿态、崭新的面孔出现在西方世界面前。汤亭亭在其第二部传记体小说中更进一步将早期华人的艰难奋斗史演绎成一部英雄史诗。汤亭亭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对中国经典故事、传说以及中国历史、文化、风俗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这不仅给她的小说增加了文化内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更为西方世界呈现了更为丰满、全面的华人形象。
在美国拥有最大读者群的是谭恩美。谭恩美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坚信人类必然会在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景观上走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她的文学创作是对中美文化关系进行探索的典型范本,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将文化冲突象征化、寓言化,从而消解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二元对立,展现了两种异质文化从相互拒斥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在其代表作《喜福会》中,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女儿们与中国文化代表的母亲们经过苦乐掺杂的种种纠葛,最终达到了彼此的理解。从审美旨趣和叙事技巧看,谭恩美的小说多取法于中国章回体小说,情节跌宕,故事性强,包含更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基因。同时,谭恩美在一些语言表述中使用中国式的英语而非标准的英语来证明自身的文化复合性。有时为了证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她甚至用汉语拼音直接表述,后面再用英语解释,以此挑战英语写作。
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华人多是作为“他者”被书写。新时代的华裔作家解构了美国白人作家创造的一些负面华人形象,重塑了独立、坚强、阳刚、自信的华人形象。华裔作家尤其是华裔女作家,解构了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女性沉默、温顺、柔弱、依附于男性的刻板印象。水仙花的《春郁太太及其他作品》、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汤亭亭的《女勇士》、谭恩美的《喜福会》和《灶神之妻》、邝丽莎的《上海女孩》等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勤劳、理性、坚强、独立、自信、充满智慧的典型,甚至具有一定的女权意识,她们不屈服于悲惨的命运,顽强抗争,最终获得了重生。尤其是汤亭亭的《女勇士》,借用中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杀疆场、推翻旧王朝的故事,将中国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冒险和探索精神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们不仅是道德的楷模,更是冲锋陷阵的巾帼英雄。
同时,华裔作家也颠覆了西方主流社会对于中国男性天生懦弱、女性化的刻板认识,重塑了华裔男性勇敢、刚毅、充满活力的英雄形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裔作家以觉醒的族裔意识,通过钩沉被掩盖和歪曲的历史,展现华人在美国历史发展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赵健秀的《甘加丁之路》《龙年》《唐老鸭》、徐忠雄的《家园》《天堂树》等都从正面描写华人男性形象,还原了华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原貌。他们是勇敢的开拓者,在参与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时,以华夏子孙特有的顽强与隐忍,书写了华人苦难而传奇的历史,完全改变了白人作家笔下对华裔的定型。
华裔美国作家虽身居美国却遥想中国,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执着追求,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了与白人作家不一样的华人形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华裔美国作家成长于美国文化之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更趋向于美国化。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诸如注重家族利益、集体利益,强调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等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在其笔下往往显露出其家长制和父权制的一面。此外,华裔美国作家的叙事文本多以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动荡时期的中国为开篇时故事发生的场所。因此相对落后、混乱的旧中国形象构成了他们主要的叙述背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社会现实着墨不多,更未形成蔚然之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小说译介与接受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16BZW1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5-01-10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