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版话剧《哈姆雷特》中,演员佟瑞欣(右)同时饰演哈姆雷特与朱生豪,两面一体的人物戏料十足。(国家大剧院供图)
四百年来,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犹如一面魔镜,人们趋之若鹜地来到它的跟前反复寻找自己、寻找命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这个典型的戏剧人物,每个舞台创作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导演陈薪伊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于本周末亮相上海大剧院的国家大剧院版话剧 《哈姆雷特》 里,中国首套莎氏全集的译者朱生豪将与哈姆雷特穿越时空,一同站在舞台上。
这将是一部“朱生豪脑海中的《哈姆雷特》”,也是国内首次在莎翁舞台上出现重要译者的形象。在缠绵的病痛和战火纷飞的乱世中,朱生豪仅凭两部字典,完成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翻译,他的译稿为普及莎士比亚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梁超群认为,作为勾连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式人物,朱生豪在剧中的“批注”将成为戏剧的向导,或许观众能够对这个西方经典的命运故事产生新的启发。
寂寞王子与漂泊书生理想相通
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轰炸声,身患肺结核的朱生豪趴在床上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日军的炸弹第三次把写好的手稿炸毁,烧焦的手稿散落在空气中……这是话剧 《哈姆雷特》的一个场景,真实还原了朱生豪艰辛的创作历程。
排演前,陈薪伊与朱生豪之子朱尚刚有过多次深谈。朱尚刚回忆称,他父亲的翻译工作刚开始不久,便因战乱而受到频频干扰,译稿屡次在战火中丢失,朱生豪只能以顽强的毅力补译失稿。因此,陈薪伊甚至想过在朱生豪的破屋里排一部 《哈姆雷特》,“他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他的情感却是那样充沛,精神却是那样刚强,而语言又那么华丽优美。”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不了解朱生豪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很难体会到这些译字背后的精神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哈姆雷特的理想主义是与朱生豪相遇、相契的。”日寇进攻上海,朱生豪身处乱世,与“哈姆雷特”一样,有着失去“父亲”的孤儿情结。朱生豪满腔浓烈的家国情怀,只能托于一身中文功底和两部英文字典,梁超群说,“寂寞王子与漂泊书生,他们的理想是相通的,能够‘互相’理解的。”
保留作品原有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浓郁的诗人气质使得朱生豪译作中充满诗的元素和韵味,并留下了“神韵说”的莎学翻译理论。其诗人身份近年来也逐渐为人所熟知,优美动人的散文、书信吸引了大量读者,尤以其写给妻子宋清如的情书为胜。当温柔敦厚的诗人遇上残酷的皇室悲剧,舞台上全新的戏剧性产生了。
比如原著剧本中,哈姆雷特在忧郁犹疑的性格之外,对母亲、对女友奥菲利娅的言辞也有不少冷酷而残忍的攻击,但中国文学中很少有这样不柔和的文字。剧中哈姆雷特大段犀利戏谑甚至恶毒的台词,无疑对译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帮助他誊抄译稿的爱人宋清如又会怎么解读翻译所传递的情感? 凡此种种,都构成了舞台表现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译者“朱生豪”作为这版《哈姆雷特》剧情阐释的一部分,填补了观众对于西方人文历史的部分认知空白,但梁超群也指出,“朱生豪”这个向导式的角色,绝不能成为阐释作品的权威,甚至要适当地挑战他的显性或隐含观点,这样才能保留作品原有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有趣的是,此次佟瑞欣将同时饰演“朱生豪”与“哈姆雷特”,两面一体的人物戏料十足。此外,王诗槐饰演克劳狄斯、老王鬼魂,关栋天饰演波洛涅斯,他们将在中西合璧的舞台空间上演绎这部作品,向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致敬。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7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