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2018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文学出版”版块活动——“漂洋过海的中国作品”文学分享沙龙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本次文学沙龙会由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南京申都促进中心主办,借助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开幕的契机,来自印度、罗马尼亚、以色列、德国等12个国家的13位汉学家针对中国文学翻译、文化交流等问题深入对话,为文学作品的外译和海外出版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文化译研网会员、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著名翻译家——白罗米(Luminita Rodica Balan)教授参加了活动,并针对个人研究领域和翻译作品与读者进行了分享。她谈到,中国的崛起和各方面的不同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的一方面就是文化。中国形象的建立,不止与经济、政治基础有关,还有赖于文化。而文学作品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播文学在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译研网会员、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著名翻译家——白罗米(Luminita Rodica Balan)教授
过去,因为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很浓厚,同时本身也在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 所以翻译了《庄子》和《荀子》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大家的著作。但近年来,我开始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并尝试进行翻译。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翻译过六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既有莫言、余华等作家的长篇小说,还有阿晨的短篇小说。现在,我正在翻译刘震云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
通过文学了解中国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不止表现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制定上,并且成为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关键因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快速增长,整体国力提升,在国际事务领域逐渐发挥其影响力。中国的崛起和各方面的不同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的一方面就是文化。因此,更多的罗马尼亚人想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学家们就尽量通过自己的研究或翻译工作向大家介绍中国当代社会和中国形象。中国形象的建立,不止与经济、政治基础有关,还有赖于文化。而文学作品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播文学在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这些与中国人有着文化背景差异的外国人来说,翻阅反映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明和中国人民,尤其是通过翻阅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
具体到罗马尼亚,20世纪末,中国文学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主要来自古代文学,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们都了解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文人的学说或是作品,但对中国当代文学却还比较陌生。
21世纪是中国当代文学在罗马尼亚传播的转折点,发展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在罗马尼亚文坛已备受瞩目,莫言、余华、苏童等中国作家的作品广泛传播,罗马尼亚读者也因此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典型如,通过莫言的作品,读者了解到当代中国人面对的困境;余华的作品为罗马尼亚读者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城市风貌;再如,通过苏童的作品,罗马尼亚读者能够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巨变下,中国人的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生活习俗以及内心的憧憬。
莫言作品受欢迎
莫言在罗马尼亚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莫言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而在罗马尼亚,让莫言成名的是《红高粱》。此外,莫言还有《生死疲劳》《蛙》《酒国》《怀抱鲜花的女人》等六部小说被译成罗马尼亚语。这些译本发布之后让罗马尼亚文学评论家以及普通读者开始密切关注这位作家。此后,有不少出版社在短时间内开始对翻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最近几年来,罗马尼亚的各类媒体上都有不少关于莫言作品的评论,翻译出版莫言作品的出版社以及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和孔子学院多次举办有关莫言作品的座谈会。2017年,我以莫言的《怀抱鲜花的女人》的译者身份,获得了罗马尼亚作家协会翻译局举办的2017年度优秀文学作者最佳译者奖,活动上,我也与众人分享了翻译莫言中短篇小说的经验。而罗马尼亚读者之所以喜欢莫言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读他的作品,人们能够了解中国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结合我自身的翻译经验和作品,我想介绍三部在罗马尼亚有很好反响的中国作品:
首先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这部小说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能够形象地再现中国农民生活复杂性的最具想象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物质、精神和心理生活以及包含其中的社会、政治、文化实践都在这部想象性的叙事作品中得到了传达。这部小说的结构相当复杂,情节引人入胜,对中国乡村生活和个人现实生活有着深刻和多面的描绘。个人性格、公共道德、国家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自我和社会的冲突,以及传统和现代性的对立和和谐等各方面都在小说的动人叙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讨。这部作品在罗马尼亚的文学界以及普通读者中都很受好评。在2013年和2014年均曾举办过相关作品座谈会,罗马尼亚的著名文学评论家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语言解读了这部作品。
其次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小说的罗马尼亚版是在2017年出版的,一经出版就很快登上罗马尼亚畅销小说排行榜。《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和《活着》同时入选由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罗语版《许三观卖血记》的新书发布仪式,邀请到了余华本人参加,活动吸引了上百名罗马尼亚读者和中外媒体人前来,现场氛围很火爆,影响力非常大。读者对余华的到来感到惊喜,也表示非常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中国图书被翻译成罗马尼亚语,让更多的罗马尼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2018年初,罗语版的《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加印,由此可见其在罗马尼亚的受欢迎程度。这部小说揭露了人性的善良和丑陋,让读者们能够从中看到人性和中国社会的缩影,进行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要推荐阿城的《三个王》。这部作品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翻译的,作品的翻译很早就已经开始,但在最近才出版,也十分受欢迎。阿城的这部作品包括《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篇短篇小说。其中《棋王》让读者知道了中国的象棋是怎么回事。在《三个王》罗马尼亚语译本的新书发布会上,布大孔院志愿者教师乔琪和刘文萃在活动的结尾还现场上演了一局象棋对弈,使现场观众惊喜不已,饶有兴趣地向他们请教并亲身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们未来计划组织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除了上述三位作家,还有很多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罗马尼亚广泛传播。在最近18年来,有十几位中国作家的作品在罗马尼亚被翻译出版。由此可见,中国当代文学在罗马尼亚文坛已备受瞩目:莫言、余华、苏童、阎连科、劳马、曹文轩等作家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也书写了当代中国社会。读过他们的作品之后,罗马尼亚读者能解读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2016年中国担任布加勒斯特国际图书展的主宾国。中国50多家出版单位携2000余种图书参展,可谓罗中两国文化和出版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罗马尼亚读者看到了中国近年来出版的优秀图书和罗中两国互译的各类作品。说到中国当代文学在罗马尼亚的传播,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罗中两国作家的对话以及几位作家的作品发行仪式,罗马尼亚人民触摸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脉搏,感受到了作家的心灵和作品的境界。
此次文学分享沙龙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因为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中外文学译者可以作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作为外国译者,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情况。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