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7月7日,中国影视笔译工作坊第七讲和第八讲持续开讲。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为大家分析了《流浪地球》和《茶马古道·德拉姆》两部作品,并带来了《数智时代的文学人类学——《流浪地球》与中国科幻的电影表述》和《茶马古道:民族志与纪录片——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相关主题演讲。约150余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员线上参与了课程。
徐教授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流浪地球》与《茶马古道·德拉姆》两部作品的个案研究,探讨了数字时代的文学人类学和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在为各位学员展示了前沿创作界代表作的同时,也为大家补充了学术界的知识话语理论。
徐教授指出,幻想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智人的精神特长。从最早的神话、传奇到当代的魔幻小说、科幻电影,文学幻想在各地和各族群文化中缤纷展开,绵延不断。如今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人类既有的幻想传统受到严峻挑战。《流浪地球》作为由科幻文学改编的作品,在总体上体现了一个最大亮点,即一方面超越了民族-国家构架,另一方面又展示出对“人类主义”(或“地球主义”)的集结与强化,也就是——以地球为故园(超级飞船),揭示人类成员在同一空间里的命运共同性,以及在不确定未来里对星球世界的向往。
在分析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时,徐教授首先从“半月形”文化带到“横断走廊”的发展讲起,在历史脉络上为大家阐述了“古道茶马”的具体内涵。并通过对茶马古道的纪录片、电视剧与图像展的分析,带领大家进入中国艺术“新时期”,探讨了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与“文化寻根”。最后,徐教授指出,纪录片与民族志正在走向艺术人类学,为大家呈现了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
来自约旦的马娜同学手绘的“茶马古道路线图”
老师简介
徐新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人类学高级论坛主席团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作协、音协和剧协会员。出版专著《西南研究论》《民歌与国学》《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态和族群》及《多民族国家的人类学》等。
项目介绍
“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有志于从事中文翻译的各国青年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职业发展的指导。
中国影视笔译工作坊作为本项目的重点活动,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中国文化译研网承办,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工作坊以影视笔译为主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译者,开设中国文化课、语言翻译课程,其中文化课程为公开课,所有学员(截至目前,本次工作坊共有205人报名,涵盖43个国家和地区)与非学员均可学习,语言翻译课只面向报名学员,分语种单独授课。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