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舌尖,又上心头,中国饮食史与文明史结伴而行。恰逢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文化课饮食专题于5月18日圆满结课。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吴芸芸老师、王辉老师以中国古代饮食的历史演进为主轴,带领40国250余名汉学青年学者一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绵长与厚重,细观中国美食五千年的文化流变。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孕育了自成体系的美食菜系和烹饪技艺,也催生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承载着古人的生活情志与生存智慧。吴芸芸老师从“黍、稷、麦、菽、稻”等农作物出发,再到盛器的陶之古朴、铜之威仪、金玉之华贵,最后围绕“茶韵酒香”就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种类、制茶技艺、相关习俗等茶文化展开一一讲述。课堂涉猎广泛,从茹毛饮血到欢煮熟食,从大羹玄酒到佳肴美味,跨越千年、内容丰富。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王辉老师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专题展览的“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多个单元为讲解基础,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众多精美文物为汉学青年学者们真实再现了古人的饮食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独特魅力。
“文化融于情,传统润于心”,从回望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开始,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文化课的9位文博领域专家带领汉学青年学者们一同领略了瓷器的流光溢彩、书画的内外兼修、服饰的演变革新、饮食的厚重绵长,汉学青年们更加深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器物美学、礼乐制度、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理解中国文化所呈现的全球性共同体的精神意涵,与差异性个体之间的连接和认同,为日后成长为更加理解中国、读懂中国、沟通中西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吴芸芸
吴芸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饮食文化史。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内容设计工作,在国博展出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中担任内容设计。工作以来参与了“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图画众生——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等展览的内容设计和点交布展工作。
王辉
王辉,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研究馆员。研究领域:秦汉史、展览设计、饮食文化史。
“新汉学计划”
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
“新汉学计划”旨在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合作项目,培养中文水平优异、文化背景多样、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汉学与中国研究人才,推动汉学和中国研究跨文化、跨专业、跨学科发展。
中国文博笔译工作坊作为本项目的重点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承办。
本次工作坊以文博翻译为主题,聘请国内外19位知名专家、学者、译者,特开设中国文化课、语言翻译课,其中中国文化课为公开课,所有学员(截至目前,本次工作坊共有253人报名,涵盖40个国家和地区)与非学员均可学习,语言翻译课只面向报名学员,分语种(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波斯语)单独授课。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