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机构概览:菲律宾

来源:世界汉学中心

作者:

2025-09-05

  汉学(Sinology)与中国学(China Studies),作为跨越时空、沟通文明的独特学术领域,其发展脉络深深根植于世界各国对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与当代发展的持续探索之中。从东方到西方,众多学术机构薪火相传,深耕细作,在世界各地构建起各具特色的中国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

  为系统梳理全球汉学与中国学研究的机构版图,清晰展现其历史沿革、研究特色与学术贡献,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在世界汉学中心海外汉学数据库的资源支持下,推出“全球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机构概览”系列推送。

  系列推送将按国别(地区)维度,系统梳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机构——包括顶尖大学的相关院系、专业研究所、国家图书馆特藏部门、重要智库以及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等。每一期内容,我们将聚焦一个国家(或地区),客观介绍其核心研究机构的学术传统、重点研究方向、代表性学者、馆藏资源、学术活动及其在促进本国(地区)理解中国、推动中外学术对话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通过这一系列梳理,能够:

  为国内相关研究学者、全球汉学家、中国学研究专家、青年学子及关注中国的人士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与交流索引;

  清晰呈现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多元格局与丰富成果;

  搭建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增进不同文明视角下的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全球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合作与文明互鉴。

  敬请关注“全球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机构概览”系列内容,与我们一同探索世界眼中的中国学问。

  1.马尼拉亚典耀大学郑立铭中国研究中心

  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郑立铭中国研究中心(Ricardo Leo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是马尼拉亚典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下属机构,现任董事为玛乔丽·玛纳芭博士(Dr. Marjorie Y. Manabat)。该中心成立于2005年,旨在通过设立奖学金、定期开展研讨会以及各类研究等活动促进马尼拉亚典耀大学中国研究。通过自主该校中国研究项目的研究项目和课程,为菲律宾培养中国研究的新生代学者。在促进学术研究进步同时,也致力于促进菲律宾国内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随着菲律宾与中国联系愈加紧密,该中心也强化了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每年组织青年学术会议以激发菲律宾青年学者、学生对中国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开展系列讲座,展示菲律宾国内外的学术成果,并开办了访问学者交流计划。

1.png

  2.菲律宾中西学院

  菲律宾中西学院(Tiong Se Academy)创立于1899年4月15日,是菲律宾历史最悠久的华文学校,2014年9月5日,菲律宾国家历史委员会授碑确认中西学院为菲律宾历史上第一家华校。该校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已任,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素质的菲律宾公民为努力的目标。2006年,中西学院与三民学校合并,由蔡蕊沓女士担任校长后,锐意实施全面改革,坚持第二语言教学法,并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整顿和培训,逐步建立了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主导队伍,尤其是充分发挥侨办外派老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针对当地合格华文教师短缺的情况,积极参加菲律宾华教中心的“造血计划”方案,栽培有意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年轻一代,在其校董会的支持下,该校在中学毕业班中选派了四位学生分别到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选修中文教育系进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png

  3.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

  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PACS-PHILIPPINES ASSOCIATIONFOR CHINESE STUDIES) ,是由菲律宾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所、菲律宾大学、菲律宾理工大学、马尼拉大学、泽维尔学校、爱心基金会等单位的学者组成的研究机构。据其官网介绍,1987年以来,该机构一直培育中菲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该学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出版相关刊物。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PACS)会长现任会长是菲律宾亚太进步之路基金会研究员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多年来,该协会已经成功举办了数十场学术活动。自1990年以来,它还出版了12种出版物,例如约瑟夫·安东尼·林(Joseph Anthony Y. Lim)、黄淑琇(Ellen H. Palanca)和贝尼托·林(Benito O. Lim)撰写的《中国崛起:中国经济与软实力》。

3.png

  4.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

  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Kaisa Parasa Kaun laran, Inc.)是菲律宾华人新型的社会团体暨学术研究、文化宣传机构。1987年8月28日创立于马尼拉。首任会长为施振民夫人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秘书长吴文焕(Go Bon Juan)。会员有工商业者、专业人员、大学生及菲华社会各阶层青年,文化层次较高,多数属菲律宾国籍。在其《宣言》和《本会及菲华社会的基本情况》等文件中阐明其主张:视菲律宾为自己的国家;决心融合到菲律宾大社会中去,同菲律宾人民共同建设菲律宾;立足于菲律宾和菲华社会,以菲律宾民族和菲华社会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反对党派政治,一切以菲华社会和菲律宾的利益为出发点;作为菲律宾少数民族之一的华族,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到光荣,希望以中华民族的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菲律宾的民族文化;致力于促进华菲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华菲之间的关系;以各种社会方案和工作来改变华人在一般菲人心目中的形象,争取华人为菲律宾社会所接受;参政是华人作为菲律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推动菲华社会的改革,在菲华社会树立一种节朴的新风尚。创会以来,该会的组织结构多次调整、充实和完善。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按期民主选举董事会。董事会的核心成员是会长、执行副会长、4名副会长和秘书长,总理日常会务,设有财政、稽查、会员委员会、青教委员会、公共关系委员会、法律服务委员会、研究出版委员会以及社会服务、联络集会、计划训练等部门。成立后,主要工作有:(1)致力于有关菲律宾华人问题的学术研究,大力宣传菲华融合,并出版有关著作及刊物。(2)争取和维护华人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主张华人参政,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3)从事面向广大菲律宾人的社会福利事业。(4)与菲律宾龚诗贮基金会在马尼拉旧王城(Intramuros)共同创建华裔中心/菲华历史博物馆(the Kaisa-Angelo King Heritage Center),并于1999年1月迁入办公。

4.png

  5.菲律宾华教中心

  菲律宾华教中心(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是一个服务于菲律宾全国从事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单位的学术研究和行政协调机构,宗旨是发展菲律宾华社的华文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作为菲律宾一个专业民间组织,中心与菲律宾政府机关,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外交部、文化艺术委员会、移民局等,建立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共同为推动菲律宾华社的华文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而积极工作。中心于1991年5月24日成立,1992年4月20日,成立正式立案的全国性华语教师组织——菲律宾华语教师协会,作为下属机构,开展有关华语教师业务、福利、联谊的工作和活动。2003年10月底起,成立四个地区性华文教育组织——大马尼拉华教协会、吕宋华教协会、米沙鄢华教协会、棉兰老华教协会,覆盖全菲律宾,会员学校共128所。下属的四个华教协会,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在当地推动华文教育发展,提高华语教学质量。2011年10月,经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推荐,中心获评为中国国侨办“华文教育示范单位”在学术研究方面,该中心于1991年9月创办的《华文教育》月报,是中心的机关刊物,不仅报道了菲律宾华文教育的信息,也是展示菲律宾华语研究和华语教学研究成果的园地。到目前为止,《华文教育》月报共出版了334期,发行到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华文教育》月报迄今共发表了有关华语研究和华语教学研究的论文463篇,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246篇。该中心出版的另一本期刊《华语教师之友》,是一本文摘性季刊,介绍中国和世界各地华语研究和华语教学研究的有关文章。

5.png

  6.菲华历史博物馆

  菲华历史博物馆(Kaisa-Angelo King Heritage Center)是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王城区的一家博物馆,位于华裔文化传统中心内,记录了菲律宾华人的生活、贡献与历史。菲华博物馆的构想者是菲律宾人类学家、华人研究学家施振民先生(Chinben See,1932年-1986年)。实际建立者则是由其妻洪玉华(Teresita Ang-See)共同创办的非营利组织“菲律宾爱华裔青年联合会”(Kaisa Para sa Kaun laran, Inc.)。此会设立的宗旨是在促进菲律宾的华人和当地人能够产生更深层的交流,进而培养对于菲律宾的国家认同。本馆的土地及建筑资金是由龚诗贮基金会(Angelo King Foundation)所提供。而菲律宾华人社群更挹注额外的资金,使本馆更加完善。建于1996年,是由伊娃·帕纳摩拉(Eva Penamora)和已故建筑师洪拉多·费南德兹(Honrado Fernandez)所设计,并于1999年落成揭牌。

6.png

  7.菲律宾文化研究所

  菲律宾文化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ippine Culture,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是马尼拉阿特尼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成立于1960年,旨在更好地了解菲律宾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和社会,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及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公平的国家和全球社会。

  8.马尼拉亚典耀大学中国研究项目

  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中国研究项目(Chinese Studies Program,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隶属于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学术和课程项目,旨在传授中国各方面知识、促进中国研究,以便加深菲律宾社会各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非关系、促进华人群体在菲律宾的融合。这一项目由亚典耀大学牵头成立,网罗菲律宾各界中国研究相关专家,开设涉及中国社会人文、政治外交、历史文化、医药养生等多领域全方位的课程,培育菲律宾学生的汉语能力、中国研究学术能力。

7.png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