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中国学)的思潮几经变换,不断发展。为学界以及读者更好地了解、认识世界汉学界的学术成果产出,多维度呈现海外汉学(中国学)研究图景,以“他者”之视角反观自身。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在世界汉学中心海外汉学数据库的资源支持下,特推出“海外汉学新书速递”栏目,以飨读者。
近日,世界著名汉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艾恺(GuyS.Alitto)代表著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再版发行。2024年10月,艾恺(GuySalvatoreAlitto)教授第二次入驻世界汉学中心期间完成了本书的部分审订修改工作。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斯中合作协会、凯拉尼亚大学拟于2025年6月11日至6月15日在斯里兰卡联合主办“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暨中国-喜马拉雅论坛”。本次南亚汉学家大会将在首届南亚地区汉学家大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南亚地区汉学与中国学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汉学与中国学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与方法创新,进一步挖掘其在促进南亚地区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联手构建更为团结紧密的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学术共同体,为南亚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
近日,黑山共和国科托尔市长弗拉基米尔·约基奇(Vladimir Jokic)致信世界汉学中心,明确支持该市的汉学促进会成为世界汉学家理事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融入国际汉学协作网络,并希望科托尔汉学促进会及其会长耶莱娜·斯捷普切维奇(科托尔市政府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与世界汉学中心开展进一步合作。信中提到,该协会长期致力于推广汉学、中国文化及语言,通过“小学生汉学学校”“科托尔中国日”等活动促进黑中人文交流,并助力科托尔与西安等中国友好城市在教育、文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务实合作。斯捷普切维奇女士作为核
图志